「如果不是疫情,我們可能還卡在傳統的食品加工路上。」說起創業的起點,桃鮮子闆娘蘇蘇語氣平靜,卻帶著堅定。她的老公盧煒智,原本經營家族食品事業,只負責將去骨雞腳、半成品批給市場與餐廳,幾乎不與終端顧客接觸。但2021年,疫情封城讓所有傳統通路瞬間歸零,生意急凍,只剩下還在運轉的機器與堆積如山的原料。就是那時,蘇蘇對盧煒智說:「我們要不要創個品牌,直接試試上網賣給消費者?」這個「試試」成了他們人生的轉捩點。
- 產品主打自家研發調味、純手工處理、低溫保鮮
- 善用流量導購賣貨便平台,突破傳統銷售的限制
- 賣貨便後台操作簡單,客服快速設定商品規格、冷凍配送與免運
- 影片自己拍、廣告自己投,品牌不是運氣,而是苦練出來的
- 網路起家到開店打品牌,門市不是為獲利,而是信任累積
疫情危機下誕生,從logo、調味到網站全部自己來
品牌從命名到logo設計、官網架設,兩人一手包辦。僅用一週時間,成立了「桃鮮子」,取其音同「桃仙子」,期許品牌如桃花般綻放,鮮味長存。產品主打自家研發調味、純手工處理、低溫保鮮,每一款涼菜、滷味都經過盧煒智親自測試,「我以前連雞腳都不敢吃,是研發產品逼著我一直吃,就算吃不下都要再咬一口確認味道。」
初期除了製作,他們連拍照、包裝、送貨、客服全都自己來。為推廣產品,蘇蘇親自聯絡團購主、KOL希望合作,但經常事倍功半,找了近百人中只有5人願意開團,只好持續憑著產品口感與真誠溝通,才逐步打開知名度。
桃鮮子的第一場線上銷售成績出奇亮眼,讓夫妻倆立刻決定全面啟動。這時,「賣貨便」成了他們最關鍵的配送助手。「很多顧客只是想試吃一兩包,但冷凍宅配運費就要250元,常常猶豫而放棄下單。」蘇蘇說。但透過賣貨便平台,他們發現冷凍食品可以搭配低門檻免運活動,像是初期合作的「100單免運」大大降低顧客進場的心理障礙。
蘇蘇笑說:「有次中午開始免運促銷,幾個小時就爆單。」現在同仁會依據免運名額,提前預警控量,避免造成超額虧損。「只要顧客留言說運費太高,我就立刻私訊他賣貨便連結,讓他用免運去試吃。」蘇蘇說,「就算一開始只買一包,吃得滿意就會再回來。」
創業初期,他們曾砸百萬請行銷公司投放廣告,卻幾乎沒成效。盧煒智憤而報名數位行銷課程自己學,一頭栽進廣告後台操作,從臉書、Google到YouTube全部自己下廣告,學成後連老師都說他可以出來開班授課。
網路起家,到開店打品牌,門市不為獲利,是「信任累積」
此外,他們還親自拍攝產品介紹的短影音,放上社群引發不小話題。這些影片不只強化產品印象,也為團購主提供宣傳素材,讓桃鮮子在網路社群快速傳播。靠著口碑,桃鮮子累積一批忠實顧客。當疫情紅利退潮,實體市場復甦,兩人決定進攻線下—陸續開設西門町、中和門市,還進駐中和環球百貨固定櫃位。蘇蘇說:「我知道現在做電商的人會怕開店,但對食品業來說,有門市、有現貨、有試吃,才能讓顧客體驗。我們不是靠實體門市賺錢,是要面對面接觸客人,讓品牌變成信任據點。」現在正準備在台中拓點,目標是建立一條品牌直營通路,在全台各地複製經驗,並視營運成熟度推展加盟。
如今的桃鮮子,已從夫妻二人創業,成長為擁有三十多名員工、多家門市、完整生產線與數十款產品的涼菜品牌,他們也計畫再投資9位數擴建新廠,導入自動化設備,擴充產能。
在經營的過程中,找對工具,選對平台,是讓品牌更輕鬆活下去的關鍵。桃鮮子靠自己,也靠賣貨便,把傳統涼菜做成一門現代生意,度過艱難的疫情後,端出一道道熱騰騰的品牌好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