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夢想到現實—麥造烘焙創辦人麥澤彰的創業之路

在花蓮新城鄉福德路上,麥造烘焙散發著淡淡的麵包香,吸引著當地人與遊客的目光。創辦人麥澤彰並非第一次接觸烘焙,而是從大學時期就立志於這個行業,並逐步成為一位創業者。麥造烘焙不僅是一間烘焙店,更是他對烘焙熱情和對花蓮深厚感情的具象表現。

  • 烘焙緣起—從餐飲管理系到烘焙創業
  • 產品特色—貝果為主、節慶商品為輔
  • 創業路上的重要夥伴—團隊夥伴的力量
  • 創業心路歷程—顧客回饋的支持與鼓勵
  • 未來展望—強化短影音與品牌持續擴展

決定回花蓮創業,因為花蓮是最熟悉、熱愛的地方

麥澤彰並非半路出家,烘焙一直是他職業生涯的核心。「我從大學就是讀餐飲管理系,畢業後一直從事與烘焙相關的工作。」他回憶道,出社會後,他先後在上海以及台灣的兄弟飯店烘焙坊工作,累積了豐富的烘焙經驗。然而,創業的夢想一直盤踞在他的心中。

「最終,我決定回到花蓮創業,一方面因為我的妻子是慈濟醫院營養師,一方面是因為花蓮對我來說是熟悉的地方。」雖然他自小在北部生活,但花蓮是他母親的娘家,從小到大他都會定期返回這片土地,對花蓮的感情與日俱增。當機會來臨時,他選擇了回到這片他熱愛的土地,開始實現他的烘焙夢想。

「我們的產品主要還是貝果為主,並持續改良口味,讓消費者對這款經典麵包有著耳目一新的體驗。不過也會根據節慶推出一些應景的商品。」他解釋道,例如在草莓季時推出草莓大福,在中秋節時則會推出蛋黃酥和芋頭酥等。但因冷凍宅配限制,麥造的店到店業務集中於貝果,其他季節性商品則主要透過門市銷售。「貝果、大福、蛋黃酥是我們的三大主軸,但根據需求不同,我們會靈活調整。」

創業初期,麥澤彰幾乎是一個人在支撐整個業務,從製作到包裝、銷售,無一不親力親為。然而,隨著業務擴展,他開始組建了自己的團隊。「目前我們有4人(製作3人、包裝1人),門市主要由我來負責。」他表示,這支小團隊在日常營運中協調有序,確保每個環節都能順利進行。

創業路上的重要轉型—賣貨便平台的力量

無奈花蓮的消費人潮確實有限,「再加上疫情和0403地震的影響,線下業務的發展面臨很大壓力。」麥澤彰坦言,花蓮門市業績很難與人口密集的縣市相比,這也是他將重心轉向網路銷售的重要原因。剛好賣貨便的業務找到麥造烘焙,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命定吧,就試著把麥造的貝果,透過賣貨便賣到全台灣。「此外賣貨便的後台工具對我的幫忙是非常大的,早期我們的訂單也是手寫,或是google表單去操作,後續單量增加以後,賣貨便就成了我們最棒的後援。」不管是印單、出貨、物流金流的整合,以及消費者沒辦法即時取貨等,都能幫忙處理,讓消費者取貨不會有壓力。

此外,麥澤彰也和專業網路行銷公司配合,推動麥造烘焙線上業務發展。「他們建議我,產品越單純越好,這樣消費者在看到我們的廣告時會更直觀。」他坦言,簡單直接的廣告方式更符合品牌定位,而回購率則是品質的最好驗證。目前麥造主要透過臉書和Instagram搭配賣貨便進行行銷,並計畫進一步加強短影音內容。「短影音已經是現在的趨勢,我打算在這個領域發力,希望能透過影片更好地與消費者溝通。」

展望未來,麥澤彰希望透過短影音,將麥造烘焙的故事傳遞給更多消費者。「短影音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,可以更生動地展示我們的產品和品牌理念。」他計劃利用這一趨勢,讓更多人了解麥造烘焙的背景,並吸引新的顧客群體。

「很多客人會在我們的粉專留言,說產品很好吃,甚至會再次購買,這些回饋對我來說是無價的。」麥澤彰表示,正是這些顧客鼓勵,讓他在創業低潮時仍然堅持不懈。即便事業遇到瓶頸,他都會想到顧客們對他產品的肯定,這是他持續努力、不放棄的動力來源。

最後,麥澤彰也分享品牌名稱的由來。「其實這個名字很簡單,因為我姓麥,然後我製作這些產品,所以就取名叫『麥造』。」他笑著說,「而且『麥造』聽起來有點像台語的『不要走』,也讓這個名字有了一點趣味性。」

ABCD
麥造烘焙
麥造烘焙以研發「健康、好吃、無負擔」的美味點心作為品牌宗旨,嚴選高品質原料及結合花蓮在地小農食材,製作出令人回味的貝果、大福及生吐司。

其他成功案例專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