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貴人健康料理:從家庭餐館轉型,用原型食材守護家庭飲食的日常

「我們的出發點很簡單,就是希望大家吃得安心。」—吳家莉、陳龍騰,台中市「遇貴人健康料理」創辦人這麼說。夫婦倆從原本經營遇貴人家庭餐館開始,逐步轉型為以健康便當與調理包為主的食品品牌,如今透過賣貨便平台,讓這份用心延伸到全台各地的家庭餐桌。

  • 疫情前即轉型外帶便當,穩扎穩打邁向宅配通路
  • 主打原型食材、手工少量製作,重現便當店的真實味道
  • 數位轉型關鍵:導入賣貨便平台,解決出貨配送與溝通痛點
  • 小規模品牌也能打造口碑效應,靠的是顧客信任與料理實在
  • 一道菜形成的力量,是來自創業者的真誠付出

疫情前即轉型外帶便當,穩扎穩打邁向店到店通路

十多年前,擁有乙級廚師證照的陳龍騰──飯店廚師資歷超過40年,每日早出晚歸,鮮少與家人同桌共食享受自己的精湛手藝,於是在太座曉以大義下辭職自行創業,2014年成立「遇貴人家庭餐館」,夫婦倆提供樸實、健康的家常料理,以美味收服顧客,也培養許多忠實主顧。無奈5年後,由於房東要張租50%,考量到消費者外食習慣持續改變,索性調整營運模式,另租小店面正式轉型為主打「外帶便當」的營業模式。

「我們不加味精,也不使用加工食品。」這些要求是「遇貴人健康料理」最大的特色與堅持。選用原型食材為基礎,不使用現成調味包,所有滷汁、醬料都自己熬煮,透過小批量手工製作維持風味一致。「所有料理都是新鮮的,我們從來不用冷凍食品,菜啊、肉啊都是每天去市場新鮮採買,整個製作流程非常花時間,但客人一吃就知道箇中滋味不一樣。」陳龍騰這樣龜毛的製程無法快速、大量生產,但反而為品牌建立起清晰的差異化定位,也贏得不少追求「家常但不馬虎」的顧客青睞。

順勢轉型,卻意外避開疫情封城期間,得以便當店持續穩住基本客源,但吳家莉也意識到:如果要繼續成長,勢必要改變,那時候客人常常問:「雞湯可以宅配嗎?泡菜可以寄給在外地的兒子嗎?」夫婦倆開始思考,是不是可以自己推出一系列調理包,透過配送、擴大銷售市場。

進入宅配市場之初,夫婦倆也曾碰過不少瓶頸。「當有客人私訊粉專或LINE@群組,問要怎麼買時?結果我們還要一個一個回訊息、記地址、算運費,常常一忙就掛萬漏一,真的超級累。」直到後來接觸「賣貨便」,她們才終於找到適合中小型品牌的營業解法。

數位轉型關鍵:導入「賣貨便」平台,解決出貨配送與溝通痛點

「賣貨便上的遇貴人健康料理專頁,把所有品項逐一顯示,圖片、品名、數量、金額都清清楚楚,客人直接點擊就能結帳、選好7-11配送店,連金流不用擔心。」吳家莉說,賣貨便後台介面很好操作,沒有技術背景也能輕鬆上手。讓她能一目瞭然查看不同品項出貨狀況,避免訂單出錯;可彈性設計「免運活動促銷」、「滿單享折扣」等活動,有效提高客單價;也可即時追蹤每項商品銷量與庫存,作為廚房備貨依據。

「以前賣便當是現場收錢、看天吃飯;現在用賣貨便,是讓客人自己選自己下單,我先生反而多了時間能專心在料理上。」吳家莉說。現階段多數顧客來自熟客回購與推薦,雖較少透過LINE@社群與粉專經營熟客關係,也不花錢投放網路廣告,但口碑效益使客源相對穩定。「我的客人,有媽媽買來冰著、有為了孝親用、甚至有要買給癌症療養的朋友。我聽到這些回饋,就知道我們的產品不只是填飽肚子,還帶著一份照顧的心意。」

「遇貴人健康料理」沒有華麗包裝,也沒有鋪天蓋地的行銷手法,卻靠著穩定的品質、清楚的品牌定位,成功讓一間便當店走向商品暢銷之路。對吳家莉夫婦來說,「健康料理不是趨勢,是我們該做的事。小品牌也可以做得很細緻,只要夠用心,少鹽、少油、無味精,就能做出低負擔、高營養的日常料理。」吳家莉夫婦心中「遇貴人健康料理」的理想輪廓,希望是能持續被顧客信任與推薦的健康飲食選項。「我們想做的不是冷凍食品,而是讓人可以『吃得像家裡煮的』健康飲食。」

ABCD
遇貴人健康料理
用心製作每一份健康調理包,堅持「少油、少鹽、無防腐劑、無化學調味品」。選用當日新鮮食材製作,給上班族、婆媽、長輩最安心的日常好味道,讓每一餐都回歸純粹與安心

其他成功案例專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