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市農會超市:靠社群與賣貨便行銷農會商品,從地方走向全台新通路

以推廣農產、照顧農民為使命的台南市農會,近年不僅在實體台南市農會超市深耕在地市場,也透過社群經營與電商導入,讓原本只能在台南購買的農會商品,拓展至全台各地消費者家中。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,是台南市農會超市的社群經營者──許永青(大編)、陳佳怡(小編)。

  • 協助各地農民創造收入,讓消費者能安心購買
  • 經營Threads自媒體,導入年輕族群目光焦點
  • 從單一地方門市,讓農產品進到全台消費者手中
  • 導入賣貨便:不需額外建站人力,也能有效導購與出貨
  • 讓各地農會商品成為更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

線下基礎穩固,線上觸角延伸

台南市農會超市成立初期,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民與社區家庭主婦。門市販售在地小農產品,協助農民創造收入,也讓消費者能安心購買。近年,隨著市場結構與消費習慣改變,團隊逐步思考如何將這些優質商品觸及更多消費者。許永青、陳佳怡表示:「台南市農會超市原本主要客群是家庭客,但銷售成績始終平平。近來年輕族群開始重視飲食安全,加上很多外縣市民眾有需求卻無法親自上門購買,因此,決定強化社群推廣與網路銷售。」

除原先經營的臉書與IG專頁外,今年在顧客建議下,開始積極投入 Threads 經營。「這個平台使用者相對年輕、互動性高,透過生活感與圖文結合的方式,不僅讓品牌形象年輕化,也快速獲得不少外縣市網友關注。」陳佳怡扛起新平台的學習與經營,以圖文並茂的貼文,吸引網友的眼球,而製作暢銷商品排行榜圖表資訊,更是短時間內獲得網友按讚、分享。

「很多人是看網友分享才來追蹤我們。第一次知道台南市農會超市有這麼多台灣在地商品,甚至會再分享小編發文,擴大觸及,也有網友私訊問能不能宅配?」許永青提到,這樣的需求逐漸累積後,團隊開始尋找適合的線上接單與出貨工具。

經過評估後,台南市農會超市選擇導入「賣貨便平台」,作為線上販售主要工具。許永青表示:「我們沒有開官網,也沒人力去處理系統,賣貨便讓我們可以直接建立導購頁,把商品整理好,讓客人點連結就能下單、選超商取貨,這對我們來說很方便。」

選擇賣貨便:不需額外建站也能有效導購與出貨

 目前線上商品以常溫為主,透過賣貨便平台進行銷售與物流安排,並可整合 Threads、FB、IG等導流平台,讓導購流程一氣呵成。每筆訂單皆可由平台自動產出出貨明細、提供物流單與發票處理,大幅減少人工作業錯誤與時間。即便出貨與客服工作仍由超市員工負責,也能維持服務品質,避免額外的外包成本支出。

負責經營的陳佳怡坦言:「近期很多人是透過Threads看了小編貼文發現,原來農會也可以這麼年輕、有趣、多元。」目前與台灣各地農民合作的暢銷商品,如浦燒白帶魚、雪酪、梅子酵素、米奶茶、帥哥番茄、美人腿泡麵等。導入賣貨便之後,這些商品不再只靠門市銷售,尤其對許多無法親自到場購買的外縣市顧客來說,這樣的通路補上了實體銷售的斷點。

導入賣貨便後,很多人從Threads 貼文連結,再透過賣貨便完成購買流程。台南市農會超市的線上營收逐月上升,也讓內部看見社群經營與數位銷售整合的可能性。「其實我們原本也沒預期這麼多回饋,後來一邊經營 Threads、一邊學著怎麼搭配賣貨便出貨流程,就越做越順。」許永青說,目前超市的社群經營、接單、出貨等工作,仍維持由原有超市人員親自執行,顧客的信賴感也因此更加穩固。

農會商品向來給人「健康、安心」的印象,但如何讓這樣的價值真正接觸到需要的族群,尤其是數位原生世代,正是台南市農會超市努力的方向。「感謝主管授權我們去嘗試,讓農產品可以用更多元方式被看見,不一定要很高成本,也能創造效果。」許永青、陳佳怡同時建議其他農會或小型組織,如果希望拓展線上銷售,賣貨便這樣的平台會是很好的起點。

透過網路社群與賣貨便平台結合,台灣各地農民手上出產的嚴選好物,如今不只走進門市,也能直送你我的手中,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。

ABCD
台南市農會超市
台南市農會超市是台南市農會底下的門市,核心目的是「協助農民把農產品賣出去」,希望台灣在地小農的用心,能被更多人看見。近年也因應時代轉變,開始投入社群經營與電商銷

其他成功案例專訪